主办机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协办机构: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口市人民政府承办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海口市规划局 海口市会展局
唐子来:“新型城镇化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老的城镇化是没有支付相应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可持续的城镇化。”
唐子来:“五位一体不是简单的五位一体,而应当是以完善的政治制度建设确保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1+4。全面的制度改革才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只有创造制度红利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发展红利。”
唐子来:“在政治学视角下,规划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精英规划、民主规划和公正规划三类,这三种价值取向不是取代关系,而是共同融合的关系。”
李晓江:“改善城中村的社会运行状况,可能远比强制进行城中村物质空间的改造要有效和现实得多。”
毛寿龙:“城市的治理,应弱化行政级别;高端城市应该重视国际化的趋势;国内城市应该重视更多的开放性;城市规划,要重视技术含量,也要重视文化含量。”
陈映芳:“在目前主流的城市价值观中,城市被视为经济增长机器。人口、土地、空间这些概念作为经济要素已经过度扩张。要重新确立人,市民、公民、场所、家园、社区、邻里这些概念在中国城市中的的价值和地位。”
李京生:“乡村规划没有统一的模式,外来的规划师必须真正的尊重乡村的传统和现实。在农村,连一个石墩子摆在什么位置背后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演变。”
李京生:“规划是很简单的技能,每一个农民都能在图上画出来跟他有关的规划,关键是你能不能让他愿意跟你一起画。”
司马晓:“伴随着学科进步的加速,未来每一位规划师的职业生涯中都难免经历一次甚至几次大的知识迭代。企业和院校应当一种回炉淬火的机制,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互相支撑度过学科发展的平台期。”
吴良镛:“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是逻辑的必然,从城市概念到区域概念,不能再就城市论城市。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权威性的顶层设计来接纳和统筹自下而上的意见。底层的发展问题是综合性的,所以政策的制定的应当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石楠:“大数据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精准的数据可弥补大约数、平均数的不足,并能够推动城乡治理理念和规划改革,虚拟社会扁平化的结构有助于多元参与。”
张京祥:“如果我们不能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场景中,就无法理解城乡规划的本质,也无法理解中国城乡规划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无法找到转型的基本方向。”
袁昕:“数据改革最核心的是倒逼机制,政府本身并没有太强烈的动力去做数据开放。大数据应该去做一些事情,让大家明白政府还有哪些事情从数据分析角度来讲是不到位的,用这样的方式来倒逼政府。”
陈为邦:“区域协同要解决三个结构问题:政治结构,经济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
姚洋:“考虑到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退休年龄的推迟,新进劳动力比现有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一倍。现在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预期过于悲观。”
吴志强:“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是天作之合,大数据遇到城市规划是大数据的幸福,城市规划遇到大数据是城市规划的幸福!”
赵燕菁:“我国现行财税制度和城市土地管理制度里无法判定两个事物,一是无法甄别来到城市的人是否为公共服务交了税,二是无法甄别提出城市更新用途变更的需求是否真正合理。”
李清泉:“大数据GIS的特征是可扩展的动态数据管理方式,数据驱动的空间分析与挖掘,结合地理计算的可视分析。”
杜志雄:“农民获得社会保障不需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土地管理法47条和物权法42条对土地权属规定很清晰。农民可以带着土地权益做市民,直接收回农民土地而换取市民权利并不公平。”
孙安军:“城市规划的冬天来了,多规合一,合着合着规划就被合掉了。规划行业必须改革才能求得一席之地,尽管我们还在冬天,但发挥优势,赢得先机,春天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