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南京)

转型和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南京举行

9月20日,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南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两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干峙,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林树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副省长何权,市长季建业,市领导刘以安、陆冰出席开幕大会。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国务院参事王静霞,联合国人居署高级顾问沈建国等。

本次年会以“转型和重构”为主题,共有3500多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南京,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杨卫泽在会上作了题为《催生新产业、汇聚新人才、塑造新城市  建设给历史留驻精彩留下赞叹的新南京》的学术报告。杨卫泽说,城市发展是历史的传承,城市发展都有个性特色,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作为当代人,发展好我们的城市,必须重新认知、深度认知、时代性认知这座城市,尤其需要认清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核心价值资源。从新资源观的角度审视,南京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良好的区位辐射功能、天赋的山水城林组合“四大集合优势”。可以说,南京的“四大集合优势”,紧密契合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与要素流动的方向选择和禀赋需求,紧密契合创新型国家与地区建设的标志特征和内在要求,紧密契合人文关怀、多元发展的城市价值取向。这决定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大有可为。

杨卫泽说,今天,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市化率达到78%,进入到新的重要转型期。对于南京转型期的鲜明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新产业催生、新人才汇聚、新城市塑造。“新产业催生”就是以服务型、创新型“两型”经济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新人才汇聚”就是一支具有创造活力、创新精神和创业实绩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成长。“新城市塑造”就是城市新型空间涌现,功能布局加速调整。南京的最新实践进程告诉我们,新产业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新人才正在呼唤着我们的城市,新产业新人才正在催生着城市新功能新空间新品质,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既是紧密交织的综合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链条,新的经济业态与新的从业群体,是新一轮城市转型与重构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

杨卫泽说,从南京基本市情和最新形势看,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建设正面对资源控制、环境控制、文化保护、民生保障这“双控双保”的四大约束。这四个方面,既是我们结合南京实际在实践进程中的深刻感悟,也是我们指导城市科学发展将集中强调的倒逼约束机制。基于这种认识,南京的科学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解决发展定位、发展方针、发展方法等核心问题。未来一个时期南京将牢牢秉承“绿色、人文、智慧、集约”核心理念与发展方针,强化“三名城三都市”功能,重点打造“四类新空间”,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三名城”,即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三都市”,即建设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四类新空间”即打造创新空间——构筑大平台体系,打造文化空间——彰显大文脉格局,打造绿色空间——实现大生态贯通,打造枢纽空间——推动大功能提升。

何权在大会致辞中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对年会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全省推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情况。他说,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是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更新规划理念,提升规划要求和水平十分迫切。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规划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盛会,本次大会重点研讨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对加强改进城乡建设管理、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对新时期统筹城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严格规划管理,切实强化城乡规划引导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本次大会的成果,广泛听取世界各国和兄弟城市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着力优化规划体系,在提升规划水平上下功夫,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上求实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建设发展道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

季建业在大会致辞中说,本次会议以“转型和重构”为主题,选题既有前瞻性,又有迫切性。南京也正处于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发展中,南京将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将大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构建超大城市格局。我们正围绕国家对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泛长三角门户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按照“用科学的理念制定规划、用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用科学的机制执行规划”的思路,以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人居质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要求,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深化“一城三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各大板块规划,深化全域规划,深化总体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深化城市设计。与此同时,注重发挥好规划的管控引导作用,突出优化配置资源,突出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突出优化生产力布局,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历史文化保护,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完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好规划的综合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