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动态

在传承中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阳召开

        2015-09-20 09:02                  

城乡规划工作面临人地关系紧张复杂的新常态,城乡规划转型升级势在必行。9月19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阳市召开,与会者共同探讨新常态下城乡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俞滨洋致辞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慕德贵致辞

贵阳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少荣致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开幕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王静霞主持大会学术报告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现场

传承与变革是一对动态辩证的复杂关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城市规划要传承的是“道”,要变革的是“术”。他指出,降速、转型、多元,是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常态。面对这种新常态,城乡规划要把回归当作一种传承,即回归正常、回归本源、回归理性;同时,要探寻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变革,最终实现以人的需求为归依。

新要求下,城乡规划工作面临城市更新、多规合一、城市交通等难点问题;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工作出现城市设计、海绵城市、大数据、大众就业万众创新等热点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在年会的全体大会上,多位专家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海绵城市概念内涵仍在发展之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规范、标准任重道远。他指出,海绵城市不是重编城市规划,而是将其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实现多层次水微循环;不是取代大排水系统,而是对大排水系统的强化和优化。

大数据路径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提升,是城乡规划的数字化转型,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呼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大数据平台,消除规划融合协调的客观障碍,整合空间资源,为规划编制提供服务。

城乡规划服务大局、依法行政,上承国家、下接民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俞滨洋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的任务非常繁重,希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进一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学者的创新活力,在新常态下,做好传承与变革,围绕“十三五”重点工作,以科学研究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大会报告人:仇保兴,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大会报告人:陈刚,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

大会报告人:王军,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

大会报告人:郭仁忠,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会报告人:何艳玲,中山大学中国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大会报告人: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大会报告人:刘守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大会报告人:杨保军,学会常务理事、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此外,全国2856位专家为年会撰写学术论文,经严格评审,有206篇论文在会议46个平行会议上进行宣讲。

除了“多学科交叉、参与度高、产出丰富”等传统特点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年会把青年放在突出位置,实施“青年托举”工程,特别设置了青年专场,做到学会搭台、青年唱戏、大腕捧场,为城乡规划行业在新常态下的传承与变革提供条件。

2015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优秀组织奖颁奖

第三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优胜奖颁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颁奖

杰出学会工作者奖颁奖

第二届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颁奖

201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承办权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