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年会动态

吴志强:论空间规划的内核逻辑

2019-10-29 09:0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10月19日,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市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文为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全体大会上题为“论空间规划的内核逻辑”的主题报告。文章已经报告人审阅。

吴志强 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院士从6个层面阐释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

空间规划第1逻辑:生命逻辑。空间支撑生命永续,发展不可损伤底线。

文明是一种生命发育过程,生命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和外部环境健康地进行物质交融、信息交流和能量交互,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和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交互生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对生命主体的损伤。生态文明若要创作、创新、发育,更需要生态环境作为生命支撑。

回归到中华文明的源头,《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这个逻辑的另外一条非常清楚,一个生命要培育的话,除了内外相交的基本逻辑,生命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强调某一项的过度发育,都会导致生命整体的损伤。所谓城市病就在这里,实际上经济、生态、历史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过度发育都会有损生命。所以,生态文明需要一个整体的环境来支撑。《荀子》中“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尊重自然规律理性特质,系统协同。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架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防止和解决国家生态灾难,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和有效手段,这是一个生命诞生的维护和生命发育的基本框架条件。

空间规划第2逻辑:蔓延逻辑,现代理性的点面蔓延,城市在前,国域满开。

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城市规划都是先行一步,然后才逐步上延、下延到更大空间,所以都是以点状开始,以城市开始,铺满整个国域,包括海陆空上上下下所有的国域,这是一个过程。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的体系都是以城市为点状开始的,因为现代城市规划一定是现代城市带来的巨大问题,国家空间体系规划都是从城市这个层面开始的,这是基本规律。

在德国的发育空间,最开始的都是城市的巨大问题。1862年德国开始编制国内规划,城市的问题太大,膨胀、冲突、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等,直到100年后德国于1974年加入联合国时,国家成熟以后,区域规划大纲才出现了,整个建设法典全部完成,1993年国家空间体系发展出完整体系。可以看出,联邦德国也是用了百年从点到国家完全铺开。

美国也是一样,美国当时建立学科,哈佛大学第一个开设课程,在50%城镇化的时候开始有了城市规划的课程,这时开始大规模的大都市规划,芝加哥的规划非常经典。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有这样一个验证,都是从城市开始,随着发展的过程向上跳一步到省域、区域、国域,向下到镇域、乡域、村域,这是空间规划的历史过程。基本上这些国家都是积累一百年,从城市规划开始,学科开始潜入大学,培养人才,成立学会,从点状控规、总规开始,逐步走向城镇群区域规划,走向国家二级的省域规划,再向上走到国域规划,向下走到村域规划,通盘都称之为空间规划。这并不是A和B之间的选择,而是中间城市层先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积累。我国城乡规划学科从50、60年代起就和地理学科联盟,一直在开拓我们国家区域规划。但是区域规划总体上来说,没有完成国家管理体制上的架构,所以扩散到省级。实际上,区域规划在发达国家的空间管理有两种导向:一是问题导向,比如说台风带,就可以超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块来做台风带规划;比如说地震带,就可以从辽宁一路到四川、云南,中国最频繁的地震带共同来超越;比如说洪水,可以做长江流域洪水防洪规划。二是目标导向,在德国做的是超越州的,是目标导向的,比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这也可以超越行政管理的省级。我们国家现在到了上有国、省、市,下有县、镇、乡,村,这是一个国家完整的空间体系。

作为城市规划人,我们为此奋斗了一百年。城市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现代化治理的先导,是一个国家空间规划的点状的发源,国家空间体系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管理全面现代化的结果。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不可缺失的现代理性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

空间规划第3逻辑:永续逻辑,经济、社会、生态三元互动。

空间是载体,这三大元素的搭建,可持续逻辑是最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就提出的“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就是发现了三大要素之间的转型才是最重要的,社会要素变成经济要素,生态要素变成社会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大会上说的很清楚:邻里和谐,金山难买,他把经济要素与和睦的邻里关系融合在一起。经济、社会、生态这三支力量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转换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的水平在于三个相位活力的搭接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他把各种要素融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和空间规划的手段接上。

空间规划第4逻辑:四维逻辑,时间是第一向量。

规划学和建筑学是兄弟,但和建筑学的根本区在于第四维。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诞生一个孩子,然后就走了,而是诞生一个孩子,永久陪伴他不断的进行生命的维护。时间维度是规划和建筑最大的不同。

这种时间项量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四维中把时间项量把握好,会有大量可做的内容。

空间规划第5逻辑:腰部逻辑,市场涌现与社会协同的双力平衡腰点。

有两种力量,即自上而下的政府调整和自下而上的市场动力的连接腰部是决定一个空间规划成功的关键部分。

世界上都说空间规划有五大家族:

第一家族:上下平衡制度。上面管上面的编,下面管市场经济,然后做腰部调整。腰部调整非常重要,典型的就是德国体制。市场经济和顶部社会调节非常重要,德国人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而我们国家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两者融合。

第二家族:中央集权。过去在规划学界称之为拿破仑体系,中央政府通过特派专员进行统一管理。时至今日,法国、日本基本上也还是中央体系。

第三家族:底部决定。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国家二级政府权利较强,这就是美国体系。在城市、国家中资金分配不够,造成大量市政设施破败。公共的调整不足,整个基础设施会被大量破坏而衰败。

第四家族:更加关注公众参与,阶层等级差异小。以北欧为主的瑞典、丹麦,大量的民众参与和讨论,花的时间非常长,民众认真听、认真记,但是什么叫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够进来?最后还是有偏差的,民众素质是要相当好的,这个制度很不容易。

第五家族:完善的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特有案例法评判体系。英国规划以法律为依据,以过去的案例作为今天和未来判断的依据。

空间规划第6逻辑:规划闭环递升逻辑。空间域变,规划本位要留住。

欧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做跨国规划,目前,中国“一带一路”也在做跨境规划。从学理上来说,中间市域层已经进行了管理体系、学科体系、技术体系、教育体系、人才体系的积累,向上可以外溢到省、区域、国家,向下可以外溢到县乡村镇,所以规划空间对象可以不断延伸,学科过程也是一路走来不断积累的过程,但是内核就是规划要回归本质。本质是什么?一是规划目标,没有目标就不是规划。二是路径选择,三是发展动力,四是监测评估,五是修正优化,所以,这五点是不能缺失的。

不管域怎么变化,最后主题叫规划,不要被前面词限定住,国土也好、城市也好、空间也好,不要被这些所迷惑。规划人,要懂得这一套完整的国际体系,目标、路径、动力、监测、评价,可以上溢也可以下溢。人站在中间,规划永远是为人服务的。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一个现代化大国崛起过程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走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空间体系,将在明天一定诞生在世界的东方。可能以后我们不再说世界上有五大空间规划家族,我们有我们国家自己的规划家族。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