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一轮东部新中心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

2024-06-17 17:5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合肥主城区东部区域是合肥的老工业基地,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淝河两岸区域存量用地较多,增量空间较大。随着马合钢公司正式停产,广德路、龙岗路、郎溪路高架等市政道路跨越南淝河向南延伸,淝河两岸将实现“互联互通”,合肥东部中心正在悄然崛起。2016年1月,合肥市“两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为将该区域建设成为产业发展优先、基础设施优先、公共服务优先、生态环境优先的“智慧、开放、生态、宜居”的合肥东部新中心。

2016年10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中标。

方案提出“生态优先、组团发展,文化传承、空间复兴,多元融合、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总体定位是华东青年中心、安徽双创中心、合肥东部中心。总体规划布局为“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态网络”。《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于2016年12月15日通过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十一次主任会议,相关专题于2017年6月1日通过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17年第三次主任会议。会议上对于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提出的规划思路及规划发展定位予以了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的法定性。2024年3月,开展了新一轮东部新中心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优化深化工作,目前正处于编制阶段。具体方案介绍如下:

平面图

南淝河--合肥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合肥东部地区--合肥工业的摇篮,也一直见证着城市工业文明的兴衰。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本次规划中,老工业基地将华丽转身成为以 “长三角小微型众创基地和青年聚集地”为特色的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以“生态优先、组团发展;文化传承、空间复兴;多元融合、有机更新”为理念,形成“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的总体框架。活力中心:利用优美的滨水景观,针对青年体验式消费、互动式消费、跨区域结伴消费的特征,整合粉丝经济、演艺经济、电竞娱乐经济、会展活动经济,打造华东地区青年集聚的活力港湾。通过精细设置符合青年个性与习惯的文化休闲设施和多样、时尚、动感的现代活动场所,形成青春气息浓郁的新社交空间、新活力舞台,并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四条特色廊道。工业文明复兴与生长廊道:呵护历史记忆,通过标志性遗产保护、空间连贯、功能植入对场所进行更新,并与社区生活网络融合,将孤立的工业厂房转化为连续的都市创意绿廊。城乡一体生长廊道:建立有机更新、渐进发展的弹性生长框架,促进生态、生活、生产的空间融合,打造城市、乡村、田野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并为未来的城市大事件预留用地。城市中心生长廊道:通过龙川路与生活绿廊将瑶海湾与东部新中心连为一体,并延伸形成一条串联新站开发区中心、东部中心、南站中心、政务中心的城市东南发展轴。滨河公共服务生长廊道:保护南淝河优良的生态资源,塑造优美的沿河城市界面,设置丰富多样的文化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打造集生态、休闲与景观于一体的活力水岸。多维生活网络:依托完整连续的生态空间,打造集公共设施体系、社区服务体系、慢生活步行体系、特色公共交通体系、文化创意空间体系等多维耦合的生活网络。凭借合肥优越的交通优势,肥沃的创新土壤,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定位的引领下,未来的东部中心将成为合肥新的增长引擎,引领合肥不断跨越,走向辉煌。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文化传承。规划区内的马(合)钢公司、老合钢公司、氯碱化工旧厂房等工业遗存,是合肥工业历史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和记忆。特别是马(合)钢公司的四个保留区域,即炼钢轧钢厂、老八吨仓库、高炉区、带钢区,总面积约12.9万平方米(193.5亩),更是全国少见,文化价值大。通过标志性遗产保护、空间连通、功能植入对场所进行更新,并与社区生活网络融合,将孤立的工业厂房转化为连续的城市创意绿廊,打造一条传承历史记忆为特色的空间廊道。

二是突出绿色环保。严格遵守城市整体生态要求,结合规划区现有植被、水塘、河流等生态资源要素,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构建城绿交融、组团发展的城市格局,形成水绿融合、指状生长的生态体系。根据绿化空间尺度和服务人群差异,形成多个层级的绿化公园体系,营造绿意盎然的特色开敞空间。

三公潭&揖花榭

七彩花谷与彩虹塔

三是突出智能安全。充分借鉴中国近年来新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注重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实施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施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

四是突出产业高端。适应小微创客企业发展诉求,利用空间、文化、产业、人口、人才的优势,落实以小微众创为特色的空间载体,与创新产业集群错位协同,形成合肥乃至长三角西部的小微双创中心。

五是突出幸福宜居。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依托生态景观网络,构建连续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带,布置社区服务设施,并沿生活性街道向各个居住组团渗透,成为连续、高效、便捷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规划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青年中心、医院、工业博物馆、体育公园等,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未来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建设将改变合肥东部城区面貌,实现老城区转型发展,补齐城市承载力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城市品质。通过改善生态文明,打造“母亲河”南淝河城市景观风光带,形成“河水清清、两岸青青、产城一体”的合肥东部创新创业创意、宜居宜游的都市新区。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