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基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响应

2025-07-15 13:4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一、项目背景

中德园位于京沈和沈大发展轴交汇处、处于铁西新城几何中心,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是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重点部署的中德国际合作试验区,是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国际合作和区域振兴的双重使命。

随着沈阳拉开一河两岸、东山西水、一主三副的空间骨架,中德园从依赖交通走廊的产业卧城演变为战略性、平台型、国际化的发展空间,处于动力转换、产业转型、空间转化的关键性阶段,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基本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探索与创新驱动高度协同的规划路径与空间模式。

image001.png

二、规划构思

以创新与转型为主线,以国际合作为导向,从理念-空间-指标三个层次梯次响应,采用研究先行、策划引领、规划落实与实施跟进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回应国家发展的新要求、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沈阳振兴的新动向。

三、主要内容

1.从理论到应用的复合化研究,理清转型之脉

借鉴簇群城市等相关理论,针对中德合作趋势、高端装备产业、新型产业园区等8个方向进行专题研究,明确“国际化、智能化、低碳化、服务化与平台化”的园区发展趋势,理清功能提升与空间转型的两大发展脉络。

image003.png

2.从现象到机理的关联式分析,剖析转型之症

立体化调研产值、权属、人口与交通等数据,多视角剖析产城分异、用地低效、创新不足、钟摆交通与配套滞后等矛盾症结,深入探究低能效、低门槛与低联动等症结的连锁成因,制定生态低碳、国际服务、莱茵模式、簇群组织与智慧引领的五点规划对策。

3.从策略到战略的广视野策划,探索转型之法

系统梳理东北振兴十年来铁西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引领二次振兴目标导向下的园区定位。构建产业滤网模型以遴选主导产业,研究各主导产业的“内外”双循环产业链结构和簇群化生产的作用机制,探索产业运行规律下的空间组织方式。

4.从蔓延到生长的协同式规划,布设转型之局

面对新旧并存、功能混杂的空间困境,引导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协同并行,以双快交通为廊、水绿为脉,建构一轴、两片、多簇群的功能结构。遵循产业链组织规律,形成与之匹配的弹性模数化用地布局,以灵活的空间组合方式有效缝合破碎肌理。

运用职住人口推算、产业空间绩效分析等方法,平衡生产、生活与配套服务的功能比例,强调用地功能的兼容性与适应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围绕国际品质、德国味道的FACE体系开展风貌、景观等专项规划,以水绿环境、簇群特色与国际品质改善现状破碎的风貌景观,推进园区品质升级。

image005.png

5.从冲突到匹配的全系统支撑,铺就转型之道

结合带状城市形态,采取客货分流、快慢分离的分级交通组织,内疏外导,构建层次分明的四横七纵路网骨架,强化轨道站点、功能簇群、接驳供给与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引导园区有序生长。

image007.png

从降低热岛和疏散雾霾出发,利用CFD技术模拟园区微气候环境,从改善通风、热舒适度、空气龄等方面进行前置分析与方案优化,构筑以浑河为屏、细河为脉、风道为廊的生态格局,催化园区绿色转型。

从生产荷载、选址因素、建设标准等方面分析和计算匹配现代化园区的市政设施,以量定形,引导泛能网络、落实智慧能源,推进园区智慧转型。

充分考虑国际化发展需求,构建双元教育、产业金融、智造会展为核心动力的生产服务体系,保障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生活服务网络,形成“双生”服务综合体的触媒效应,促进园区接轨国际。

image009.png

6.从被动到主动跟踪的行动计划,推进转型之路

建立公园绿地、综合交通、市政设施与旗舰项目的四大行动项目库,在对象、时间、政策及门槛等方面制定清单事项,落实责任部门行动方案,实现多领域项目的主动跟踪。

四、规划创新

1.方案创新-践行先进理念的创新规划

融汇簇群城市等先进理论经验,探索德国莱茵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引导产业空间围绕创新资源有机聚合,采用模数化弹性用地体系,探索双循环式全产业链的簇群空间模式,促使园区产业协同运行、联动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有机体。

2.技术创新-全方位数据支撑的智慧规划

运用遥感、无人机等新型技术辅助现场调研,利用GIS、空间句法、CFD,POI与手机信令等技术手段可视化的辅助规划分析,绘制企业地均产值绩效图、风环境模拟图、可达性模拟图等辅助方案决策,实现数据支撑的规划智慧转型。

image011.png

3.指标创新--构建接轨国际指标的体系规划

在系统梳理产业、生态、科技等50多项专业数据基础上,结合德国DGNB评价标准,构建3大类、6中类、27项的园区发展指标体系,接轨工业4.0标准。

4.组织创新-突出多规合一的平台型众创规划

融合战略规划、产业策划、土地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等复合内容,建构可搭接、可生长的“1+3+X”多规合一体系,以土规框总量、以产规定功能、以总规设布局、以设计引形态,实现从多规并行到多规合一的平台架构。

吸纳东软、新松等企业诉求,融合德国SBA、诗道芬等国际机构策略,整合发改、国土、招商、外经贸等部门建议,利用联席会议、专业论坛、微信、问卷等多方式动态跟踪、实时反馈,形成多部门、多学科、多利益群体共同缔造的协同平台。

五、实施情况

1.全方位指导规划编制。积极促进中德园建设规划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获国务院批复。成果充分纳入沈阳振兴战略规划、十三五发展规划,切实指导中德园控详、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编制工作。

2.多领域推进项目实施。规划指导下的园区建成项目36项、在建32项、签约76项。中德大街、25号路综合管廊、积水潭国际医院、细河生态工程等公益性设施已全面实施,宝马发动机、中德企业中心、库卡机器人等旗舰型项目已陆续启动。

3.全过程助力招商推介。市、区PPP平台以规划为招商蓝本,成功吸引普洛斯、中冶等企业在分布能源、标准厂房等领域的全面合作。规划成果被翻译成德文、英文等多国语言,以手册、视频、微信等多种方式在汉诺威博览会、中德智能论坛、德国默克尔总理来访大会等国际平台上推介宣传,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声誉。

4.高标准支撑平台建设。规划有力支持园区UGIS和BIM智慧管理平台和沈阳城乡规划数据平台建设,并支撑沈阳多规审批管理平台建设,促进沈阳数字化智慧管理的进步发展。

image013.png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0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