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4:12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一、基本概况
和平湾单元位于和平区南部,是沈阳市一河两岸上重要功能板块,新领事馆区规划选址于该单元。和平湾单元是沈阳市最优质的增量空间之一,更是推动沈阳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规划范围东至长大铁路,南、西至三环高速,北至南堤西路,规划面积10.48平方公里。
单元区位图
二、机遇与挑战
和平湾通过“高端产业+生态基底+国际配套+政策赋能”的组合优势,加速成为沈阳的城市新增长极,发展潜力具有显著引领性。
和平区主要功能分布示意图
机遇1:一河两岸重要的核心板块,生态景观资源丰富。
和平湾片区是沈阳市35个核心发展板块之一,北至浑河,东至长大铁路,西、南至三环高速,是一河两岸重要的功能区域,也是城市重要的发展空间之一。
机遇2:和平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和平区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源,大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已形成全链条产业生态和国际化布局。
机遇3:和平区新领事馆区建设,具有国家交往平台建设优势。
和平湾在土地规划中对外事用地实施严格管控,集中布局于核心区域,重点服务于领事馆、国际机构等涉外设施建设,为东北亚国际交流提供专属空间。
机遇4:北有资源、南有空间,周边交通、市政、教育、医疗等设施成熟度较高。
依托和平区北部老城区文化创意、健康医疗、信息技术等创新创业核心区优势,带动南和平区地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配置。
挑战1:建设多以居住为主,土地资源需进一步征收
现状建设用地以城镇住宅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为主;非建设用地以农林用地、水域为主。
挑战2:开发限制条件较多,空间资源需进一步整理
现状高压线形成网状布置,对用地割裂严重;地下区域性污水干管较多,对地区综合管廊的建设要求较高。
挑战3:基地空间封闭独立,周边交通需进一步打通
和平湾地区东邻铁路专用线,南侧、西侧邻绕城高速,北邻浑河生态廊道,形成物理隔离,区域交通体系亟待优化。
挑战4:缺少文脉传承衔接,城市形象需进一步建立
浑河站旧址,位于浑河站西街道、前进村长大铁路西侧,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状保护状态较差。
三、规划目标
和平湾是城市的副中心,打造集国际交流、科技创新、健康生活为主导,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智慧活力区。
未来的和平湾将成为绿色宜居的生态之城、便捷高效的活力之城、时尚多元的开放之城、科技创新的智慧之城、产城融合的青年之城,体现沈阳国际化交往的魅力之城。
和平湾鸟瞰图
四、主要内容
(一)因势利导,疏风理水,构建生态网络空间
全面启动浑河下游段生态修复工程,形成主干连通的水系系统,修复生态湿地,建构生态网络,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创建基地水系连通--生态岛屿--公园绿地空间体系。
(二)因情施策,依托领馆,打造国际交流中心
以俄罗斯领事馆新馆建设选址为契机,保留完整领事馆区规划用地约60公顷。明确以高标准、生态化建设20~30处领馆,建立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策源地。近期局部区域以1.5级开发使用,建设市民公园和国际化商贸中心。
盘活生产力中心存量资产,为前期启动区,围绕大健康产业集群构建,举办东北亚大健康产业论坛。承接RCEP十五国之间的跨境文化科技、金融贸易和人才技术交流,发挥中心城市职能,建设东北亚对外交流窗口。
(三)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促进新旧动能转化
盘活生产力中心,建设孵化器,统筹“一心五园”的空间布局,打造集平台、环境、新经济为一体的产业社区。在控规中,延续以科创为引领的理念,完善产业布局。一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二是依托南部污水处理厂,延伸低碳环保产业。
(四)因时施宜,绿色发展,构建韧性支撑体系
以公园城市为理念,低碳绿色发展为脉络,构建生态、绿色、韧性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搭建6个示范工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示范区。
1.TOD站城一体开发:沿浑南西路两侧,结合站城一体化建设,布局满足国际化交往、国际消费、高品质生活的市、区级公服配套,形成加强科技交流、文化交流、消费互动的服务轴带。
2.碳中和工业园区:利用南部污水处理厂改造,延伸产业链,依托零碳能源岛、环保科技产业园打造碳中和生态示范区。
3.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全面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形成主干连通的水系系统,结合五条水系,布局四个海绵区域,约3平方公里的多点位湿地系统及雨水花园,保障雨季水质,助力提升浑河水环境 。
4.绿色建筑应用示范:发展光伏一体化、超低能耗、智能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公共建筑利用率100%,住宅建筑利用率70%。
5.绿色生活示范:全区实现垃圾分类100%覆盖,通过生活垃圾微降解园区,实施无害化处理。
6.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地铁、河流、建成区等限制因素,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布局环湖综合管廊示范区。
用地规划图
五、创新特色
(一)体系创新--战略思维统领城市设计
紧跟时代,以打造生态文明时代最佳城市实践区为战略统领,从城市设计延续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二)理念创新--生态建设理念贯穿始终
充分解读国内外城市创新区建设经验,取其精髓,将生态建设、低碳发展理念贯穿至用地布局、空间结构、产业策划、支撑体系。
(三)方法创新--全要素全体系指标构建
以城市设计构建三大指标体系为指导,完整落实控规精准实施的管控体系。
(四)管理创新--创新平台数字化管理模式
以CIM技术开启和平湾开发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有效引导和解决地铁、浑南大道地下隧道、地下管线、水系连通间的矛盾。
六、实施效果
(一)社会反响
有效建立特色鲜明的地区形象,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指引,与对岸上沙共同构成“一河两岸”上的一颗明珠。
(二)功能转换
有效承接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弥补沈阳科创空间与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在生物医药科创的缺失。
(三)示范作用
促成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拟合作项目、碳中和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等。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010-82819057